欢迎光临河南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青苗学校顺义校区杨承:寻找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教育

3月25日,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3国际教育春季巡展·北京站”于北京富力万丽酒店成功举办。北京优质学校亮相展会,上千组家庭前来逛展,近70所全国及北京民办国际化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办学校国际部等多元化、多类型优质学校参与了本次活动。

此外,16位国际化学校校长分享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理念及学生的成长案例,对当下国际化教育发展的变化与方向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参展家庭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青苗学校顺义校区执行校长杨承 Brain Yang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承:我是青苗学校顺义校区的中方校长,我是学物理出身的,在北大接受完国内的教育然后去了美国的耶鲁,后来又在美国和中国从事了环境科学和其他行业的工作。我对于基础教育的理解,因为我的思维习惯和之前的工作经历,不会像前面讲的那么细节,我更多从思路的梳理给大家做一些探讨。

首先,最根本的问题是作为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开始3岁到18岁成人这15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究竟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获得什么?我自己的孩子特别小,我当时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从我自己的角度,最核心的是四个方面,首先我希望他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当然需要有适应社会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的是他们将来所面对的时代,我们成长和我们所熟悉的稳定的时代是会有很大的差异,他需要有更多综合能力。最后这一条也是疫情三年教给我们,就是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有一天不小心被关在屋里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只会工作是会非常痛苦的。这些是我们从底层上思考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东西。

当然,现实的生活是更复杂的,日常中我们面临更多是这些东西,会跟朋友比,跟亲戚比,跟同事比,无论是国内入学还是国际入学,分数也好,兴趣也好,都成为比较的对象。最后,在基础教育结束的时候会有一个出口的问题,孩子到底能不能上到理想的学校。这些关注其实成为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决定大大小小判断的更主要的一些细节问题,这些问题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的,而且很不幸的是并不是中国自己单纯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中产阶级以上家庭都面临的问题,我在刚刚做教育的时候,当时和英国非常资深的校长搭档,当时一起做一场家长活动的时候提到,他年轻的时候一个孩子A-level考的很好,拿到了牛津、剑桥的录取,回到家里跟家长说,爸爸说不错,很好,就完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如果你的A-level拿到A星的成绩,英国的地方小报就会像中国一样,也会专门当做一个新闻发榜,我们这个城市的谁谁谁获得了全A的成绩,跟中国高考状元张灯结彩是一样的,到21世纪大家的竞争和压力是愈演愈烈,包括美国有一个概念是家长像直升飞机停留在学校上空试图掌控和帮助孩子方方面面的事情,这种焦虑是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中产阶级以上的群体越来越多,大家的追求,大家的需求越来越强,所以自然水涨船高把竞争推高了,这是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一方面寄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另外也希望有好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就是所谓的既要过程又要结果,既要又要的东西,我觉得这是现实的情况,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回应这个现实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守住教育初心,守住教育初心一方面归根到底这些东西,这方面的四个东西才是更重要的,也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非常快,大家应该都听说ChatGPT,ChatGPT是3.5代的版本,我有一些朋友在硅谷创业,差不多两个月前ChatGPT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不以为然,很多人觉得是小学四年级的水平,虽然学会了人类的胡说八道,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四年级,不能再多了,仅仅过了一个半月以后出了ChatGPT4代,他们做了一个东西,把所有美国人认为筛选人才的各种考试都考了一遍,下面是大量的AP考试,大部分的这些科目GPT4拿了5分,上面的GRE考试,包括医学院的考试、SAT考试,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考试,美国社会代表一个人综合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能不能通过律师的考试,GPT4拿到了前10%的成绩。也就是说当AI工具,并且你要知道AI和GPT的团队只有几十人,如果几十人将人工智能从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了小学四年级到核心知识技能掌握的跨越,是不是人类所应该培养的东西应该有一个彻底的变化,在疫情之前美国就开始讨论SAT这种标化考试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是否还是筛选工具,疫情期间大学报名人数激增,大家不得不去用这个工具,现在疫情结束了又有了GPT、AI这些工具以后,这个讨论只会愈演愈烈。

今天在座的家长,有的家长孩子已经11年级,你们可能面临的是现在所知道的筛选套路和思维方式,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在2年级、3年级,甚至更小,很有可能等你的孩子面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对于该培养什么东西,该选拔什么东西,该看到什么东西,其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快速迭代变化的时代里,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能用过去20年社会、50年社会一贯的一些套路再去做评判,我们能做什么,因为无法预测未来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我们能做的恐怕也只能回到初心,就是回到基础教育培养人最根本的东西。

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当然要正确的回应现在家长客观现实的“既要又要”的需求,但是更重要的一定要守住教育初心,怎么来做这件事情?我自己的理解,作为学校看重的是这五个方面,这也是顺义青苗去努力的五个维度。

首先,把学校的连续性、稳定性放在第一位,这个对于很多在校的家长,如果没有碰到过问题你会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中国过去这些年民办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经历了很多外部来回的冲击,我之前在深圳的一所学校,早期学校资本特别看好,蜂拥而如,过了几年当资本浪潮退去,国家的政策也有调整之后资本又纷纷逃出留下一地鸡毛,类似情况在中国的土地上过去几年和接下来的几年是会有很多的,这些东西就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教育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有一个连续稳定性。

青苗的好处,已经有25年的品牌,并且从幼儿园、小学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学校,几乎所有人都说自己扎根中国,融通世界的教育,青苗有这个底气来说这个话,因为他是最早的,中国人创办的做国际化,适合中国孩子国际化教育,包括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中英文的配比,怎么样保持中国文化的充分扎根,又保持世界完整的对接,这些内容应该说比别人走过了很多的坑,也提前获得了很多的经验。青苗在全国有很多的校区和幼儿园,也获得了行业的认可,包括顺义青苗作为集团的旗舰校区,在各种排名上也都获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还有一点很重要,因为青苗长期的存在,它的稳定性,它的资质,无论中国国内办学资质还是国际办学资质和各种认可,是非常齐全的,这个东西对于学生,很多时候会是一些致命的东西,比如最近苏州有一所非常不错的老牌的英式学校,因为他们的高中是培训执照,拿不到普高的办学许可,所以被迫关门了,这样的事情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在中国很多城市会上演,青苗因为有全套的国内资质,所以就不会担心这些问题。疫情期间很多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新加坡去参加ACT考试,但在青苗的校内就完全可以进行考试。这些是作为学校能够给孩子,给家庭提供的非常重要的托底。

有了稳定连续的平台以后,接着就是怎么做教学,顺义青苗是老牌的IB学校,IB本身对毕业生有一个规划,包括全学段的学习,因为时间原因不详细展开,基本的思路是IB在能力的培养上非常好的是针对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各自的重点是非常清晰,并且有效的,中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在搭建这些框架上是在全世界最完备的两种课程体系上做一个结合,各自都有各自要去调整的地方,比如国家课程中过于细,过于繁杂的部分,我们可以去不那么侧重,回头有时间再探讨。顺义青苗在1-12年级基于IB适合中国孩子的双语教学的路径,我觉得我们搭建的非常完善,同时通过课后的体系支持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尤其是支持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自我驱动这样机会的创造。比如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进行每一个学生制定自己个性的学习计划,学习的实现路径。

英语学习是通过和IB的探究单元进行结合,中国的公立学校也是2、3年级开始学英文,为什么效果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本上讲的东西跟你的生活没有关系,一定要在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下,当然也要配好外教的语言知识环境,他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语言学习。MIP有八大学科领域,和中国的国家课程各个分科进行结合,当然有独特的设计,到了DP阶段有六大学科领域,以及三个核心课程,这样的学习一方面帮助孩子搭建完整的全人教育的基础,在DP阶段学生一定要学会时间管理,因为面临这么多的任务,这种时间管理将来进入到大学、海外的大学,那么多的大课,每个老师甩给你几个课件,没有人提醒你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因为你在DP阶段的训练就可以更好的应付。在语言的学习上,我们一般会要求一二年级学习一些比较大的词汇,三四年级开始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七年级以上就可以更详细的阐述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到更高年级,不管是深入学术的写作,还是英文自如表达自己的思想。

除了学科学习以外,我们也会通过学科竞赛等等这些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学科竞赛比如这里列出来全年所有的学科竞赛,学校的目的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每个方面都非常强的学生,6-8年级的学生鼓励他们更多的参加,这种参加拿奖并不是特别重要,即使拿了再高的奖大学也不会看6年级之前的奖项,6-8年级更多是参与不同类型的学术活动让孩子去主动的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强项,到9年级以后再去聚焦,基于我们对学生个性化的了解,帮助他更有选择的积累自己升学优势素材,这是中学阶段老师自己提供的课后课程,涵盖各个方面。

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这个是IB课程所独有的价值,大家看沟通技巧、管理技巧,任何一个学校,包括中国好一点的公立学校也一定会培养这样技能,IB最核心的区别在于是将ATL贯穿于对学生的学习、练习,尤其是学生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可能将整个方法论的东西真正贯穿在教学的一点一滴里面。IB在很多教育基础领域就是体现了整个西方教育的基础方法论,包括在小学的探究课程,其实是把各个科目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通过核心驱动的大的问题帮助孩子进行探究,整个方法论代表整个现代文明很多底层的思维方式。这是学生设计课做的项目,内容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构建,包括整个项目管理、时间管理,包括面对问题如何梳理,这些方法论的东西我觉得在中学阶段去建立,对于他人生长期的发展其实都是更有价值的。

有了好的课程,有了好的能力培养这些方法论的工具,我们需要有好的人来做这件事情,青苗学校都是非常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参与到这项工作,老师、团队经验非常丰富,中外协作非常密切,这个是开学初做的IB校内培训的图片,团队的稳定性在现在的国际化学校里面也是相当不错的。

除了前面所有的,最终面临升学也要有面对升学所需要的节点判断和经验,升学指导团队、升学指导主任经验非常丰富,自己带出三千多个全球各个国家非常好的学校申请者,副主任也是哈佛教育学院的硕士,在个性的支持方面给到学生特别多的帮助,包括过去几年的升学成绩不详细说了。很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在青苗一路成长,在这里待了10年、12年,这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一贯制的培养路径是有效的。

如果感兴趣的家长包括孩子,随着年级段越高,我们会有一定的学术要求,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态上的,国际化教育最重要的是放弃那种确定性的思维,放弃觉得别人告诉你怎么生活的那种思维,孩子一定要有一个自我管理,拥抱不确定性的决心和勇气,包括家庭其实也要能够知道当你选择国际化道路一定就有纷繁复杂的信息向你拥来,这就是社会的真实场景,我们不能像以前小的时候在公立体系告诉你说,你只要做了A一定会有B,做了B就一定会有C,到了大学进入到社会以后发现社会有千千万万条道路,有千千万万的可能性,没有ABCD确定性的时候就傻眼了,我们希望孩子比较早的意识到社会就是这样的,我们做的就是在所有的道路上清楚我是谁,我想要什么,其他人都是支持帮助我实现这一点的,但不是替我做主,这是最大的转变,也是非常需要决心和勇气的。

新浪声明:以上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国际教育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河南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河南之窗 hnh.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