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勿做学习偷感人!!!


✦ “我是一个偷感很重的人。 学习的时候只想在一个谁也不认识我、谁也注意不到我,让我觉得完全安全的地方——在宿舍、在有认识同学的教室、或者是在图书馆很显眼的地方都让我觉得非常不安。究其原因,大概是我知道自己学习效率并不高,所以非常害怕给别人留下“很用功、很卷、很努力”的印象,生怕最终成绩不如意,换来周遭人的冷嘲热讽和阴阳怪气。所以我悄悄考研,朋友圈从不发和学习相关,只是为了避免在别人口中听到一句:哦~她啊~她很用功的,但没考上。”

✦ “我同时也有很强的不配得感。在别人夸奖我时我会下意识的说:「没有啦」,在获得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时会担忧自己没办法胜任而下意识的选择逃避,在阅读别人成功上岸的经验贴时会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在择校时会瞻前顾后不敢冲985但又不甘心只考个211或者其他普通院校。这种不配得感来自从不夸奖我的原生家庭,来自周遭优秀的人带来的压力,也来自从小到大的都是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人:不自信、逃避、自我否定。”

✦ “于是我总在自我内耗。在学习时犹犹豫豫,生怕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方向错了而做无用功;在每一个睡不着的深夜都在自我怀疑,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考上这个研究生,如果考不上又要怎么办呢?在每一个听不懂课、看不懂书、背不下来知识点的时候都在自我否定:也许我就不适合学习呢?


【全文内容概述(省流版)】

1、学习偷感的主要原因:向往成功又恐惧失败、 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觉得“努力”是一件很廉价的事情(努力可耻)、过度在意他人的目光、自己的确也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持高效,没有能力不努力就轻松获取成功;

2、克服学习偷感,你需要建立起足够稳定的内在秩序:保持规律性的、自律性的、常态化的学习,并且清楚的知道努力并不可耻,失败也是人生之常态。

3、克服学习偷感,你可以适当的给自己准备一PlanB:如果确实太害怕失败,那么可以在失败之前给自己多留一条路,也许能适当克服失败带来的不确定性恐惧。

4、克服学习偷感,你可以试试找到一位学习搭子或者进入一些学习社群:在周围人都摆烂且冷嘲热讽时,你的努力会格外刺眼;在周围都在努力时,你的努力就会成为大家相互学习的榜样。

Don’tDon’tDon’t

克服学习偷感症❖

给自己确定性的学习❖

@TuTouSuo ™️

偷感实质上是一种对自己不自信的状态。

导致“偷感”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是「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与自己很大的野心」之间的矛盾。这种想要做成什么但害怕自己没做成反而被别人嘲笑的“担惊受怕”的心理活动构成了对“偷感”的完美解释——觉得自己不够好、不敢展示自己、看到优秀的人羡慕又略微自卑、想成为优秀的人却觉得自己确实没什么拿得出手的。

“偷感”并不是伴随着“学习”才会产生的心理状态,而是从小到大父母、学校教育的打压批评式教育、社会对青年人(青年女性)几乎苛责式的要求、社交媒体层面上只展示出的光鲜亮丽而隐藏了美丽背后的一地鸡毛等原生性的、媒介性的、结构性的压力所共同形成的。

就像我们不可能让一个抑郁患者仅仅是阅读一些鸡汤或者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就从此阳光开朗一样,面对“自卑”所带来的“偷感”,也绝不仅仅是所谓「你自信一点、你很棒」等片面话语就能够改变的。而是要回到偷感的症结,即「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性」中,先构建出「努力就会有回报」的自我意识,并反复告诉自己「努力并不廉价」,努力是普通人获得自信、实现野心的唯一方法。

而在「学习和考研」视角下, 明确 自己的目标、把努力常态化、 建立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的 内心秩序、 适当的松弛一点,或者疯狂一点——或许是洗掉我们身上“偷味”的小小方法。


✦ ✧

Don’tDon’tDon’t

º 建立自我秩序:时间管理与自律

️ / TuTouSuo Monsters /


如果你只是偶尔的“学习”一下,那么偶尔中自然会有一种「别扭」和「不自在」,因为学习本身并不是你的常态,而是一件与众不同的、特殊的事情。换种说法,我们不会对「洗脸刷牙」产生偷感,也不会对「吃饭」有偷感,因为这是再日常不过的行为。因此克服“偷感”的第一要义,就是做好时间管理,以自律的方式把学习变成一种常态。

其实「时间管理」和「自律」这件事说起来都没有那么复杂,但关键在于「去真正实践它」以及「坚持它」。

第一,是待办事项的分级处理;

一般情况下,我会将手边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分为三级。一般对我来说一级任务就是有人催促需要马上处理的任务;二级任务就是当天必须完成的,有一定ddl的重要工作;三级任务即我的日常工作,比如写推送或者做课件等等。下面我会以大家的「考研学习和本科课业」举例,来分析三级任务对大家而言的划分:

一级任务属于有ddl的重要任务,包括课程作业、本科院校的论文或作业、有布置具体任务的网课等等。因为有明确的ddl,所以无论是网课作业还是学校作业,你只有先完成了需要按时提交的内容,才能保证自己接下来处于相对平和的复习状态中,不会因为被催促或者赶进度而情绪不佳,甚至耽误其他复习。

二级任务属于短期重要任务,包括下个月的考证或者其他考试、是在一个月内需要完成的大作业或者大论文、每周需要听完的网课和进行的学习打卡等等;在完成了上述一级任务,让心情适当的放松之后,就需要进行二级任务,每天分5个小时的时间给这些短期任务,因为这是你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在1-2个月后就会结束,但结束前必须付诸努力的工作。只有每天给予其足够的时间让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才不会陷入「我又要考研又要考证结果一个都没准备好,浪费了时间证也没考下来」的尴尬境地。既然六月的考证或者实习是当下的短期任务,且已经决定了要考不会放弃,那就先全力以赴完成这件事,再去进行下一件事。

三级任务属于长期常规学习计划,对于现在的大家来说即「考研学习」。主要任务包括每日背诵的单词、每日的课本阅读、定期的学习复盘等等,在有短期任务的情况下,长期任务的时间现阶段可以适当压缩,每天做个1-3小时即可;只要保证进度不停滞,适当的少学一点时间整体上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的——毕竟考研是12月份,我们还有非常非常长的准备时间。

第二,是将分级后的事项安排进每日todolist;

有了上述的分级意识后,我们每天的需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清晰的显现了出现:将最多的时间留给最重要最着急的一级任务,将50%的时间留给二级任务,最后用较少的、碎片的时间完成你的常规任务——

以我考研期间的一次时间规划为例,当时我有一份大作业需要提交,6月中旬要考BEC高级,同时在备考新传,因此我的时间规划如下:

1、去图书馆的第一件事是写spss的作业,用时3小时;

2、练两篇BEC阅读+两篇听力+1篇作文;

3、和朋友练口语1小时;

4、上无聊的学校课程时看机构的公众号推文并整理;

5、睡前看2章《新闻学概论》

这样一级、二级、三级进行明确的划分之后,既可以保证需要提交的作业按时完成,也可以保证六月的考证顺利通过,最后也不会耽误自己的考研进度——而分级的好处在于,第一级里是最重要、你必须尽快完成的事情,因而在完成这些「一级」任务时你根本来不及想什么「偷或不偷」的;在完成第二级任务时,虽然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轻微的偷感,但毕竟时间临近,留给你准备的时间也不多了除了学习别无选择。用「必须立刻做好」的事情抵消掉偷感所带来的压力,而后保持常态化的学习,这也许是应对“偷感”最重要的策略。

一旦习以为常,就不在乎偷或不偷了。

º 构建确定性:适当计划PlanB

️ / TuTouSuo Monsters /

克服偷感的第二步,是弱化「偷感」中孤注一掷但失败的痛苦,而是试着给自己多一点选择——每多增加一份可能性,失败带来的焦虑就会随之减少很多。而这里多一份的「可能性」,又可以理解为给自己一份PlanB。

一般来说,PlanB分为「日常生活中的PlanB」和「未来大方向上的PlanB」两大类型。前者用于应对生活/学习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给予你可以从容应对的方法;后者则应用于诸如考研、考公、就业等人生大方向中,让你明确的知道自己有哪些选择,可以去往哪里。

先说日常生活中的PlanB。

包括「你原本准备去图书馆学习但临时通知学校要开讲座且必须听」、「你本来准备要好好看书但你的室友突然拉你出去玩」等一系列打乱了你的上述时间管理规划的「突发性事件」。而此时此刻PlanB存在的意义在于「尽可能保证自己两不耽误的完成大部分事情」。

如果院校临时通知要讲座,那你可以立刻调整你的复习规划,把一些背诵类的、整理类的略微简单的任务带到讲座去边听边写;如果你的朋友要喊你出去玩打乱了你的学习计划,那PlanB就在于你需要在玩完结束把今天浪费掉的部分时间在晚上或者第二天补足。

日常生活中的PlanB存在的意义是保证你始终处于既定的规划中,防止因为计划被打乱而导致的焦虑和崩溃,也同时给了自己确定性:我有能力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也有能力平衡好生活和考试。

其次则是未来大方向上的PlanB。

这类PlanB存在的意义在于缓解你「孤注一掷」时的压力——大多数时候表现为:考不上研我可以先去xx地方工作/实习、如果工作做的实在不开心我还可以去考研。这类PlanB有比较明显的弊端,因为其的确将人生包裹在了一种「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的自我劝说下,掐灭了孤注一掷或背水一战所带来「必须赢」「必须上」的紧绷感。

一般而言,你的PlanA一定是最优选,那PlanB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适当的退让」或者「适当暂缓PlanA来日再战」的自我和解——“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这句话其实也是对这类PlanB心态的最好形容,只有不给自己限定一个「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才有可能适当的避免紧绷感所带来的负疚、焦虑、崩溃、自我否定。

º 群体动力论:让努力成为常态

️ / TuTouSuo Monsters /

最后一点,在于远离那些会让你产生「偷感」的人。偷感不仅是一种内心挣扎,也是一种他人凝视下的不自在——这种心理在于如果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努力过但失败了,或许这不过又是一次自我内耗,但如果别人都知道我努力并且我失败了,那么在社会的尺度上我就会永远成为一个「能力有限」的、努力的笑话。

面对这样的情绪,积极的加入某些「大家都在努力」的社群,或者寻找一位非常努力的考研搭子倒是非常有必要。就像在「番茄时钟」上,当你看到别人的日均学习时间超过12小时后,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每天学5个小时是一种偷偷的努力。卢因在研究群体心理的时候提出过「群体动力论」的观点,即只要进入一个正面的群体内,群体的正面氛围也会拉动其中每一个人向前走。(如果大家需要这类社群的话,可以添加秃头所任意打工人:tts-pgbanban或tts-nononnnn,加入每日论文带读、每日新闻评论带读的摸鱼学习群)。

在周围人都摆烂且冷嘲热讽时,你的努力会格外刺眼;但在周围都在努力时,你的努力就会成为大家相互学习的榜样。

ꕤ⋆⸝⸝ 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

「小破所打工人工作时间」

每日9:00-21:00在线

✧周末及节假日回复有延迟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河南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河南之窗 hnh.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